“我已经切掉了乳房,如果再切掉子宫,我活着越来越不像个女人了。”
李女士在说出这句话时,已经泣不成声。
事情是这样的,李女士在年的时候确诊了乳腺癌,已经做了右侧乳腺的切除手术,在术后化疗结束后就开启了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种方式)的漫漫长路。
长期服用内分泌药物的她,在服药期间跟其他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女性一样,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反复出现,一直困扰着她。李女士自述她子宫内膜最厚的时候大约为12mm,经过治疗之后,虽然内膜薄了一段时间,可是最近复查的时候发现,这次比上次还要厚,已经达到14mm了。
医生在检查后,建议李女士进行刮宫治疗,如果长期子宫内膜增厚,或者出现其他子宫内膜疾病时,为了防止子宫内膜出现恶变,可能还需要及早切掉子宫。
为何李女士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不只是李女士,乳腺癌患者总是会面临这样进退两难的取舍难题。虽说子宫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还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变。
难道说,每一个经历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最后都会落得“既切了乳房,又保不住子宫的结局吗”?
乳腺癌患者为什么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需要内分泌治疗。在众多的乳腺癌患者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呈阳性,这类患者在手术切除病灶后,还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
为什么这类患者一定要内分泌治疗?或许有些人会不明白,这个要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说起。
在乳腺癌诸多的发病原因中,除了遗传和基因突变等不可控因素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赖性的,癌细胞的生长与体内升高的雌激素关系密切。
在这些患者体内,如果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结合,就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内分泌治疗主要的作用就是抑制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减少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结合,进而可以达到减缓或者是抑制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乳腺癌在局部的复发以及向远处转移的风险。
这样一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必须要接受内分泌治疗,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不过,内分泌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一般治疗时间5-10年不等,令人惋惜的是,许多患者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选择中途放弃治疗而停药。
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氟维司群等。
他莫昔芬是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也渐渐暴露在人们面前。虽然他莫昔芬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是在子宫内膜细胞中,它又会刺激雌激素活跃,导致子宫内膜生长增厚。
在正常的女性中,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1-10mm,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便变化。但是在服用他莫昔芬后,患者子宫内膜会以每年0.75mm的速度增长。如果患者坚持服用他莫昔芬5年,那么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可能会增长到12mm(6~21mm),不过停药后,女性的子宫内膜又会以每年1.27mm的速度变薄。
除此之外,如果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导致子宫内膜不断增长,还有可能引发子宫内膜息肉或者是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那么,乳腺癌患者在服用内分泌药物时,如果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服药时出现子宫内膜增生,要切掉子宫吗?
由于内分泌治疗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所以,在使用内分泌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应该比常人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