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淋巴上皮病
涎腺淋巴上皮病(Lymphoepitheliallesions),良性淋巴上皮病又称Mikulicz病,多见女性。多从累及腮腺开始,无痛性肿大,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累及单侧或双侧腮腺、颌下腺和泪腺,造成口干、眼干等症状。如合并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者称舍格林综合征(Sj?grenssyndrome),长期慢性舍格林综合征的患者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危险较常人高40~44倍。良性淋巴上皮病经涎腺腺体被淋巴细胞浸润破坏或替代为特征,主要病理改变为涎腺内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浸润涎腺小叶,有时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可形成囊腔,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可形成肌上皮岛。
超声表现:本病涎腺超声表现多样,与病变类型及程度有关,可分为四种类型:弥漫型、结节型、类肿瘤型和萎缩型。(1)弥漫型:腺体实质回声不均,见弥漫性的多个低声结节,呈蜂窝状改变,结节边界欠清,大小不一,通常直径2~6mm。(2)结节型:表现为腺体内多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回声区或无回声,直径通常为6~20mm,可散在分布,亦可呈融合状,严重进累及整个腺体,肿块边界尚清,无明显包包膜回声,部分可见散在点状回声或条状分隔,未受累的腺体回声正常。(3)类肿瘤型:腺体内可见较大的低回声团块,直径一般大于20mm,常为单发,包膜不明显,边界欠清,其内可见纵横交错的高回声分隔,未累及腺体回声正常。(4)萎缩型:一般为舍格林综合征的终末阶段表现,此时腺体纤维化程度加重,整个腺体体积缩小,回声增强,可见散在的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或高回声分隔。
病例分享:干燥综合征累及涎腺,可见腮腺及颌下腺形态饱满,内见弥漫分布的低回声结节。
右侧腮腺
右侧腮腺血流
左侧腮腺
左侧腮腺血流
左侧颌下腺
右侧颌下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