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妇女节
/03/08
这个三八妇女节期间
我院多名团队、女神
荣获市级、校级表彰
收获满满
快跟着小编
一睹榜样的风采吧~~
BIAOZHANG
致
敬
红
房
子
女
神
王红艳
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提名
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出生缺陷的遗传学机制研究,率先发现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在PCP通路上的多个核心基因的低频致病性点突变,并阐明叶酸通路中多个主要基因变异导致我国发病第一的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为提升我国出生缺陷防控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杜美蓉
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复医院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妇产科生殖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通过探索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免疫学机制,在早期妊娠失败的防治方面开创了一条新思路,建立了一整套反映母胎免疫耐受状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评价策略,用于不明原因复发流产的免疫病因分型与针对性治疗,保胎成功率从原先69%提高达85%以上,改善母婴健康,造福数万家庭。先后主持NSFC项目8项、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发表第一/通讯作者高水平SCI论文70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成果被Nature,Science,Cell系列期刊多次高度评价,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技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明治生命科学奖等。
复医院乳腺科
年度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医院百年积淀与品牌精神,以学科建设为体,以临床诊疗为用,注重专业人才培养,致力于女性乳腺健康多学科个体化全程管理;以育龄期女性乳腺疾病为抓手,内外兼修,领先开展乳腺整形手术、卵巢功能保护、生育力保存等技术,在根治性治疗肿瘤同时,进一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科主任吴克瑾教授领导乳腺科团队,凝心聚力,医教研全方位发展,取得瞩目成绩。年门诊量,余次,年日间和住院手术量达5余台,乳腺癌医院前列。科室获评全国首批、上海首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癌筛查与防治培训基地,荣获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诊疗标准化及微创旋切手术培训基地、年复医院先进集体、-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林金芳
第三届上海白玉兰医学巾帼成就奖
复医院退休返聘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毕生致力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育症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有“首报”“首创”之贡献。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机制的探究,林教授团队获2项国自然项目,阐明了高雄激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部分分子机制;率先提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早诊早治”的理念。创新采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的药物转化方法将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转化为正常的子宫内膜。率先将国外腹腔镜下矫治医院,治愈大批不育症患者。近年来,领衔开展了“互联网线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生活方式干预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并首报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体成分机制(后天机制)。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七届林巧稚杯“妇产科好医生”等。
复医院护理部
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
夯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临床科研为支撑,创新临床护理技术,开拓护理实践项目,解决临床问题。以点带面,注重高级实践专科护士的培养,形成了助产、母乳喂养、肿瘤护理、孕产妇心理护理、营养护理五大特色亚专科。
每年承担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并且接收来自全国各地护士来院进修学习。取得了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家级、局级和校级等多项课题,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或参编多本专著和教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火速建立隔离病区,完成核酸采样点改造、患者-家属-本院职工核酸采样工作、应对突发事件、核酸检测集结演练、门急诊流调、支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等。
曾获全国巾帼文明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等荣誉。
徐晨明
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
年度复旦大学巾帼创新奖
复医院妇产科遗传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致力于出生缺陷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先后诞生了多个国内外首例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健康PGT婴儿,造福了众多罕见病、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的患者。带领团队发明多项单细胞遗传诊断新技术,并开展了以PGT、无创产前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为代表的分子遗传诊断业务,并在国内率先创建了规模化的生殖遗传临床服务平台。主持国家或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中“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入选国家“十三五创新成果”。
丁国莲
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
年度复旦大学巾帼创新奖
复医院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生殖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生命早期研究慢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发育起源,揭示了母源性及父源性糖代谢异常的传代效应及表观遗传机制,阐明了生物钟基因对胰岛素敏感性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入选复旦学术亮点。相关创新性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于Nature、AdvancedScience、Diabetes等。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为源头防控慢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干预策略,助力母婴保健及人口健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SMC-晨星优秀教师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卫健委新优青,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
吴琰婷
年度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
复医院科研科科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临床上主攻生殖医学,助力多个遗传病家庭出生健康新生儿。担任WHO健康生命轨迹计划的中方项目主管,开展胚胎源性疾病相关机制研究,揭示了生命早期暴露对子代健康的影响,为减少子代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LOSMedicine、BMCMedicine、AIOG、BJOG等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2篇入选高影响力论文,及年中国妇产与生殖医学领域高价值论文。参编教材《妇产科学》英文改编版、专著《实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1项。入选上海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曾获银蛇奖三等奖。
精彩瞬间
复旦大学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周年表彰大会
一起向榜样学习
供稿:工会
原标题:《厉害了!红房子多名优秀女性、集体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