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家福!中医药博大精深,很多花草树木的根,都能拿来入药,而且效果很好,比如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等。
今天我要和大家讲的是柘树的根,它的中药学名叫做穿破石,它又被称为黄金木,一直有中药“穿山甲”的美誉,从药性来讲,它的穿透性很强,具有通络化瘀的作用,如果身体中的血脉经络不通,被血瘀堵住了,并且还会伴随着疼痛感,就可以用穿破石这味中草药来调理。所以,在临床上,穿破石常用以治疗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问题,以它通络化瘀的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而这味药也是我比较常用的药材,比如在治疗肾结石方面,《南宁市药物志》上说其"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当然,单用这一味药材无法达到排石的效果,但是根据其凉血止血、消瘀消肿的功效,可以缓解肾结石引起的疼痛、肿胀症状,临床上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了治疗肾结石,在肝囊肿、肾囊肿的治疗上,我也会用到这味药。在中医看来,肝肾囊肿的病因多在肝郁脾虚,情志不畅容易产生肝郁,而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所以当肝气不舒,血液运行不畅,就会形成血瘀。而脾虚呢,就容易生湿,水湿内停,就会聚集成痰,最终痰湿、血瘀,堵在哪里,哪里就会出问题。堵在肝,就是肝囊肿,堵在肾就是肾囊肿,堵在乳腺还可能出现乳腺的结节或者增生。
所以这类疾病在治疗的时候,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是重要的治疗原则。比如我在治疗这类疾病,我常以柴胡、香附、郁金来疏肝解郁,打开郁结的肝气,让气血能顺畅流通;以陈皮、白术、党参等健脾益气的中药来补足亏虚的脾胃,控制湿气滋生;再用半夏、茯苓来化痰湿,只有体内痰湿消失了,囊肿也就不会继续长大了,然后就用到了穿破石,《闽东本草》上记载,穿破石健脾益胃,舒筋活络,除风湿,祛瘀血,配伍丹参、川芎来活血化瘀,能打破已经生成的肿块,以及祛除顽固的血瘀,使散结的效果更强,最后配伍补气的黄芪、补血的当归,调和诸药的甘草,加以善后,促进气血运行,防止血瘀再度形成;这样有攻有补,不伤正气的治疗方法,不但能控制囊肿的生长,还能把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以上说的方解是针对部分患者的用药,在治疗的时候,还是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辨证加减用药,只有对症用药,效果才会更好。
好了,今天关于穿破石的介绍就先分享到这,大家如果有任何的健康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看到后,会一一回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