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你是否常常陷入人际关系的泥沼?
是否认为领导总给自己穿小鞋?
是否经常与家人、同事发生矛盾与冲突?
是否总是愤愤不平,觉得身边的人都很难相处?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你有必要看看今天的这篇文章。
01
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总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喜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辩解。”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感觉得到,许多人都不会承认自己错了,在与他人争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
难道我们真的不会出错?当然不是,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在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有句老话形容这类人“死蛤蟆能说出尿来”。
那种人非常让人讨厌,也很难有什么朋友,说不几句话就会不欢而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内心空洞缺少爱,是唯一的解释。
他们心理缺少阳光,自然而然就缺乏爱。
而一个没有爱心的人,自然就不会快乐,会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作对。
02
沟通没那么简单
人生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的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上。
而人际关系的困扰,说到底,就是“沟通”出了问题。
为此,不少人为了“少一些冲突矛盾,多一些朋友资源”,开始学习说话的艺术,经过一系列的标准培训,表面谈吐有所改善;
认为这样就能沟通内外,人际关系会变得和谐。
但事实并非如此,真实情况却有可能是“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舒茨·冯·图恩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单纯的语言技巧提升,不仅治标不治本,还模糊了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对心理健康有极大损害,导致抑郁或其他身体疾病。
沟通最重要的绝对不是“说话好听”那么肤浅,而是准确表达内心所想。
图源:vr
只有搞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实现一次真正有效的沟通。
所以,从本质来讲,“沟通”从来都是一个心理问题。
03
沟通的关键是“表达情绪”
沟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让对方听到自己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才是关键。
比如,把“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换成“你这样我很难过”。
表达感受比指责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也更容易解决问题。
图源:图行天下
但生活中总会充满一地鸡毛的琐事,这些琐事产生的情绪,说出来太矫情,但不说又很难受。
很多人就忍了,时间一长,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不会消失,它只是被你活埋,会在将来以更加丑陋的形式展现出来。
人一旦有了情绪,就需要被表达,而情绪也会寻找着表达它的出口。
如果没有找到合理的出口,它就会变成在生活中对他人莫名其妙的各种刁难和发火。
古人讲“极喜时莫与人物,极怒时莫与人书”。
如果你自己情绪不对,那么说出来的话往往是伤人的。
因此,情绪需要被正确地表达,这样才能与人顺畅的沟通。
那什么才是情绪表达的正确方式呢?一个公式:正确地表达情绪=事实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需要+询问。
表达句式是:当我看到/听到(事实描述)时,我感觉(自身的情绪感受)+因为我(需要)。
在表达情绪时,我们需要做到只描述事实,不做出评判,我们的话就会比较客观,并且不带攻击性。
这样在人际交往中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诉求,自然能取得最佳效果。
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把评价、想法、情绪、需求混为一谈了。
如果我们内在已经形成了“外归因”心智模式,那我们就会常常不自觉地带着指责和敌意去表达情绪;
这样非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会使双方不欢而散,甚至自此视若仇敌。
会沟通的人往往更专注于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声音,去了解他人,了解自己;
这样不仅能避免很多争吵,还会让优秀的人汇集在身边,成为人生的助力。
良好的情绪状态,才是沟通的关键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保证社会交往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举止得体,情绪稳定,这样对方才能有好的反馈,让沟通更顺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状态呢?首先我们要有接纳情绪的能力,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对方的情绪。这样在面对任何情绪时,我们都可以做到不评判、不抗拒。
而做到这些只需要三步,看到—释放—转化。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就是知道自己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情绪中,这些情绪又是来自于哪里;
再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打开感受情绪的通道,让情绪流动,自然而然的感受它。当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被释放,健康积极的情绪就会在我们身上流动,这样我们会坦然面对所有情绪,允许一切的发生。
情绪好了,感觉就会好;感觉好了,才能做得更好。所以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才是沟通的关键,而这个关键点其实就是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