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买基尝试“新”策略:新公司新经理新基金
今年的市场真是变化无常,自7月5日以来,行情好像在对传说中的第三季度“大调整”或者“大震荡”说不,上证指数从3600一下创新高,然后又逢调整,让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投资思路完全被打乱,在对基金的选择上更是如此,关于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的问题一直困惑着大家,因为今年表现突出的很多基金都是在去年发行的(截至2007年8月9日,开放式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前10名中7只是2006年成立的,如中邮核心优选,华安宏利,光大保德信红利等,它们的回报率都达到了130%以上),甚至很多基金成立时间不到一年。许多投资者自然要问:“为了未来能够取得好收益,是不是我也应该买新基金呢?”其实,投资者确实可以在基金的“新”上面做文章,采取“新”的策略来选基金:
1.成立时间不长的次新基金。我们说关注新基金,不一定是说一定要去认购新基金,而次新基金则是指已经成立并运行一段时间,最好已公布至少一次季报,我们可以结合基金公布的信息,包括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思路,基金的业绩,与同期成立的同类型基金相比如何等方面。
2.“新”的基金经理。我们所说的“新”基金经理,不一定是说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以前没有带过基金,而是指该基金换了一位“新”的基金经理来管理,事实上很多老基金在以前并不突出,自从换了基金经理后,业绩可能会突飞猛进,像大家熟悉的华夏大盘,自从王亚伟担当基金经理后便一路凯歌高奏,上投成长先锋在换了基金经理后表现也异常突出,另一只不为大家熟悉的融通蓝筹成长亦是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换了基金经理就一定会更好,如果基金本来表现很优异,很可能是因为被动的原因调换基金经理,则另当别论。如果的的确确是一个新手来带该基金,当市场形势很好时,也很可能出现新手战胜老手的情况,这在国外成熟市场中也非鲜见,因为在大牛市下,风格的激进(包括高仓位,操作手法的激进等)很可能成为获胜的关键,就如同四五月份在中国,大多数老股民干不过新股民一样。
3.新的基金公司。新基金公司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立足,除了宣传和营销之外,更多的只能依靠基金的业绩,拿数据来说话。因此可以设想:公司会动用公司所有资源,尽全部努力做好业绩,尤其是新公司发行的第一只偏股型基金。譬如中邮核心优选,益民红利成长,还有最近表现很好的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公司是新的公司,基金也是新的,两个新都具备,冲劲十足,当然这个时候基金公司的实力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包括股东背景,投研团队等。
4.采取新策略的基金。中国的市场风云变幻,板块轮动、热点切换很快,坚定投资理念固然让人钦佩,但是基金遭受业绩排名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基金需要调整投资策略和思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因此建议大家注意了解基金投资思路的变化,比如通过分析基金公布的季报、投资策略报告以及参加基金公司举办的投资策略报告会等方式来了解基金可能采取了哪些新策略。有时基金短期内表现非常滞后,很可能是基金在进行主动调仓,短期阵痛后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更好的回报。举例来说,易方达策略成长在去年的七八月份调整过程中,表现曾经落后于绝大多数基金,而且短期内也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但后来市场走强后则一路高歌,冲在了前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果你是在去年8月份申购该基金,到目前为止回报率已经超过了250%。
需要说明的是,新的东西总是不确定性更多,以上的分析更多依靠的是对基金基本面的定性分析,因此客观地说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因此在采取上述投资策略时需谨慎,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投资者都需要尽可能去了解你所投资的产品,并且不要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