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讯“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吃大豆会性早熟或致癌”……一条条貌似“科学”的流言刷屏,常会让人无所适从。最新权威发布的9月“科学”流言榜为你揭开真相。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
流言:精加工后的白米饭只剩下糖和淀粉,食用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真相:垃圾食品,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米饭作为主食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它会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保证大脑运转的唯一能量来源。如果长时间不吃主食,轻者会造成代谢紊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大脑的功能。一粒米在去除不可食用的外壳后,除70%左右的淀粉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类和膳食纤维,它们都存在于大米的外层中。在经过完全的精细加工之后,外层被完全去除,只剩下淀粉,便成为名副其实的“白米饭”。白米饭属于高升糖的食物,升糖指数大于80。糖尿病人群确实需要控制这类主食的摄入。在饮食搭配上,正常人每天的淀粉类食物摄入总量控制在至克;尽量多吃糙米,不要只吃白米饭。
吃大豆会性早熟或致癌?
流言:大豆中含有雌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让人乳腺增生甚至患上乳腺癌。
真相: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雌激素”是大豆异*酮,它是谷类、大豆等豆科植物在生长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不同于人体内的雌激素。
过量摄入外源性的雌激素确实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以及乳腺癌的风险,但大豆异*酮易于分解,不会在体内蓄积,没有外源性雌激素的*副作用;且大豆异*酮还能帮助调节人体的激素平衡,与不同组织器官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或拮抗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遇低而补、遇高而抗”,帮助人体维持体内雌激素的平衡。常吃含有大豆异*酮的食物,不仅不会致癌、性早熟,反而有助于预防身体的很多疾病。
O型血最容易被蚊子咬?
流言:不同血型的人吸引蚊子的程度不一样,O型血的人最容易被咬。
真相:有少量研究文献认为,部分特定种类的蚊科昆虫对某些类型的血液会具有更为明显的趋性,例如某些种类的伊蚊更偏爱O型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文献的实验设计与样本选择范围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需要严格控制蚊虫的种类、研究地域以及多种环境变量才能得到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并不能做到具备充分的普适性。
在多数地区,肆虐的蚊虫大多不止一种,且环境中不同人的代谢水平以及清洁程度也不相同,事实上这些血型之外的变量,对蚊虫选择叮咬对象的影响都远高于血型之间的差异。
塑料瓶可以用来装调料?
流言:饮料喝完后剩下的塑料瓶白白扔掉太可惜,可以放在厨房用来装油等调料。
真相:装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塑料瓶,通常底部都标有“1”。1号塑料,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种材质耐热性差,最高使用温度不超过70℃,一旦加热或装开水就容易变形,还会溶出有害物质。
研究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用PET塑料瓶装油,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一种)的迁移量(在食品中主要用于考察从包装品迁移至食品中的潜在能力以及迁移物质的有无*性)比装水多了近20倍。因此喝完的饮料瓶不要重复利用。
网红“进口盐”更健康?
流言:网红“进口盐”因为天然无污染,又含有特殊矿物质,所以不仅好看、好吃,也更健康。
真相:专家表示,高价进口盐和普通食盐营养价值上不会有多大区别,因为二者本质都是氯化钠。我国的食用盐主要有三类:海盐、湖盐、矿盐,主要有钠、碘、钾三种成分。这些盐的来源虽不同,但在营养成分和价值上没什么大差别。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修订后,食盐不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所以在购买食品盐时,只看钠、碘这两项足够了。除了加入的强化剂,各类盐里的微量元素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通过吃盐来摄入钙、铁等矿物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鱼疗”可以治脚气?
流言:足疗小鱼通过啃食人们脚上的死皮,可以治脚气。
真相:首先足疗小鱼没有牙齿,它们吃掉的只是极少数脱落下来的角质,仅此而已。其次引起脚气的真菌,并不生长在角质层,而是在真皮。因此,无论如何,鱼都没有办法把真菌吃掉,“治愈脚气”是不可能的。此外,有关病例研究表明,鱼叮咬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后可能沾染病菌,再叮咬他人会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如果皮肤有伤口或者有皮肤病,建议还是不要做鱼疗。
代糖可以敞开吃?
流言:敞开了吃“代糖”食物,它们既满足嗜甜口味,又不影响血糖。
真相:代糖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果汁、花蜜等,经过加工提炼而成;人工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糖精、阿斯巴甜、木糖醇等。
代糖不是糖,是甜味物质与舌头味蕾上的甜味受体发生了化学反应,甜味受体向大脑发出信号。代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比糖更强,因此甜度可达糖的几十、数百,甚至数千倍。要达到和白砂糖相同的甜度,食品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能量。
近年来有报告指出,习惯性地食用一些品种的代糖可能导致葡萄糖耐量的异常,从而引发或加重糖尿病。这是因为食用代糖后,人体血糖水平不升高,使得大脑做出促进进食的反应,或者人们对甜味的感觉会变得迟钝,进而摄入更多更甜的食物,最终导致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此外,有些代糖可能影响肠道菌群,从而促进葡萄糖不耐受。
偶尔尝试代糖食品或饮料是安全的,但代糖并不等于无糖,不能毫无节制地敞开食用。所以,不含糖加了甜味剂的食物也要少吃为好,尤其是有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吃,不要被“代糖”“无糖”“低卡”等概念所迷惑。
只要有云就能开展人工增雨?
流言:云就是雨的前身,所以看得见云的地方,都可以开展人工增雨。
真相:人工增雨是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从而达到增加地面降水的目的。如: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也可利用声波、飞秒激光、带电粒子等手段,促进水气凝结、云滴碰并增长等云雨转化过程,形成降水落到地面。
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要想实现增雨,首先得有一团合适的云体。人工增雨的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云层厚度要大于2公里;云中要水汽充沛;有上升气流区。一般来说,晴天时的积云和层积云不易产生降水,而积雨云(冰水共存的混合云)则比较有利于云滴增长为雨滴。所以,人工增雨不等于人工降雨。只有在自然云符合增雨作业条件时,人工增雨才能发挥作用。
让宝宝喝“婴儿水”有助于生长发育?
流言:“婴儿水”是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阶段需求设计,在矿物质元素及含量、无菌程度上精益求精的专用水,有助于宝宝生长发育。
真相:上海市消保委的测评报告显示,普通饮用水宝宝也能喝。“婴儿水”与普通水(饮用水)没有本质区别,所谓的特殊矿物质等含量,两者没有显著区别。同时,婴儿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排泄水的速度比成人快,年龄越小,水的出入量相对越多。
我国并未对婴儿用水制定统一标准,“婴儿水”的生产标准与普通饮用水一致。婴儿完全没必要使用所谓特殊的、特制的“婴儿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