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腺囊性增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年 [复制链接]

1#

子宫内膜癌(EC)常见于绝经后女性,但有近5.5%的患者发生在40岁以前。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一个趋势,即子宫内膜癌在年轻患者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是一种癌前病变,但是只有29%的患者在几年内进展为EC。EC/AEH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然而,由于近年晚婚的趋势,许多诊断为EC/AEH的年轻患者不愿接受标准的治疗。相反,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保守治疗作为早期EC和AEH不伴子宫肌层侵润或宫外转移患者的有效保留生育能力的方法。

醋酸甲羟孕酮片(MPA)有*体酮受体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抑制雌激素作用和抑制非孕激素介导的血管生成作用。MPA保守治疗的缺点是需要频繁的宫腔操作史包括分段诊刮术和子宫内膜活检术,这些操作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变薄和宫腔粘连。然而,目前尚无关于促进这些患者成功妊娠因素的报道。本研究分析经保守治疗后EC/AEH患者,对比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影响怀孕过程中的因素。

日本庆应大学药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同意该回顾性研究,此研究包括从年1月到年12月庆应大学诊断为ECIA(G1)或者AEH的患者,对比MPA治疗的45例妊娠组和53例非妊娠组来评估影响妊娠过程中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单因素分析分段诊刮术的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MPA使用的时间、可以妊娠的年龄(病灶消失后第一次允许妊娠的年龄)、病灶消失的间隔时间和复发的时间。

该回顾性研究中,接受MPA保守治疗的EC/AEH患者被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对比两组获得完全缓解后影响后续妊娠的因素。推断本研究监测的因素中疾病复发和子宫内膜厚度(OR值分别为0.和1.)对妊娠有重要的影响,既子宫内膜足够厚对妊娠过程很重要,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等于7mm时,功能层很薄甚至缺失。因此,有必要尽量减少其对正常子宫内膜的损害。

研究诊刮术次数是否是子宫内膜薄的一个潜在混合因素。在保守治疗后个排卵周期中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且回归分析表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随着诊刮次数的增加而减少(p<0.01)。此外,重复诊刮可能增加宫腔粘连的风险。保守治疗给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EC/AEH患者,提供一个有希望的选择。然而,这种治疗方法需考虑到有疾病复发和病情进展的风险。本研究发现从开始使用MPA到最后一次体格检查期间,有62.2%的患者发生复发。因此,对于EC/AEH采用保守治疗后的患者,一经缓解应该立刻妊娠。另外,由于无排卵周期或多囊卵巢的发生率增加,所以EC/AEH患者中不孕症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根据以上几点,保守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强烈建议采用不孕症治疗方法,以提高怀孕机会。然而,多因素分析允许妊娠年龄和复发对妊娠结局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允许妊娠年龄越高和以免复发临床治疗时间需延长,可能伴随卵巢功能的紊乱。考虑到复发的可能性,建议对于EC/AEH已经有过复发史、允许妊娠年龄较大和/或子宫内膜薄的患者,早期转诊到不孕症专家门诊治疗和积极主动行ART治疗。

本研究认为MPA保守治疗后影响妊娠过程的三种因素有:肿瘤复发、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和允许妊娠的年龄。因此,MPA保守治疗达到肿瘤消失后即刻采用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治疗方法,可能会有益于疾病复发、子宫内膜薄或者适合妊娠年龄较大者的怀孕。

摘译自”Factorsaffectingpregnancy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