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腺囊性增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腺增生是什么病 [复制链接]

1#

在病理学上,乳腺增生性病变统称为导管增生性病变,是一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各不相同的增生性病变,主要局限于乳腺小叶系统。这些病变大致可以分为3类:

1.增生性病变乳腺囊肿、导管扩张、大汗腺化生或组织型增生。一般地说,乳腺增生性病变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与同年龄未进行手术活检的女性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

2.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这是一种增生细胞如流水线般排列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患者癌变风险增加1.2~2.0倍,属于轻度风险增加。

3.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以单细胞增生、细胞均匀分布为特征。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患者癌变风险增加4~5倍,属于中度风险增加,是一种癌前病变。根据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非典型增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非典型增生。

虽然乳腺增生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但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证实,少数经活检诊断的重度非典型增生病例可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平均时间为8.3年。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癌变指标,可以辨别哪些非典型增生患者最终会发展为乳腺癌。

部分乳腺增生发展到乳腺癌的演变过程

大多数学者认为,乳腺增生发展到乳腺癌是一个多阶段、渐进性的演变过程,大致为:正常乳腺组织——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轻、中、重度)——导管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

普通乳腺增生不需要治疗

普通的乳腺增生本身并不需要治疗,只有非典型增生的病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术前通过空芯针穿刺、微创手术或切除活检发现存在非典型增生,尤其是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则需要完整切除可疑病灶,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标本供病理诊断。术后患者应该密切随访。有乳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高危女性应咨询专科医师,看是否需要服用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做基因检测(如BRCA1/2),以利进一步确定乳腺癌预防策略

不典型增生(ADH)在影像学检查上通常无典型的形态学特征,一般需要穿刺活检来进行病理学检查。一般而言,如果空芯针活检(CNB)发现存在ADH,临床上建议完整切除病灶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与空芯针相比,真空辅助活检(VABB)可获得充足、连续的组织标本,乳腺病变诊断的低估率更低。年一项研究显示,与自动活检枪相比,VABB诊断ADH的低估率显著更低(20.6%vs.41.7%,P=0.)。国内关于VABB诊断ADH的组织学低估的研究较少,对于VABB诊断ADH后的处理方法也尚无统一标准。

VABB可有效检出ADH,组织学低估率较低

年3月-年3医院通过钼靶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VABB)或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UGVABB)诊断为ADH的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患者年龄20-75岁,均为女性,病灶大小≤20mm。

VABB诊断ADH的低估率

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B诊断为ADH的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VAB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9.1%。其中钼靶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VAB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10.5%,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UGVAB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7.9%,两组低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VABB与UGVABB诊断乳腺ADH的比较

VABB切除ADH的切缘阳性率

VAB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7.8%。其中SVAB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9.5%,UGVAB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3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VABB与UGVABB术后切缘阳性率比较

VABB的切缘阳性率较高,不宜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原因如下:(1)VABB无法判断肿瘤的切缘;(2)VABB往往不能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导致肿瘤残留;(3)VABB的切除为多次碎片状切除,不符合整块切除肿瘤的原则。

结论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可有效检出ADH,组织学低估率较低,但由于组织学诊断的低估以及较高的切缘阳性率,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尚不能完全代替切除活检。

文字:徐嘉慧

审核:李权

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