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非肾素依赖性、不完全可抑制性(原发性)醛固酮分泌过多是高血压的一个病因,但该病仍然存在漏诊;据估计,人类中5%-13%的高血压由该病引起。自Conn于年首次报道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APA)后,人们已经报道了PA的多种亚型。
01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出现的因素是多样的,其病理也比较复杂
1、病理生理
虽然醛固酮最初会导致水钠潴留,但之后会在数日内出现自发性利尿(称为醛固酮逃逸),使排出量与摄入量相当,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使其趋于正常。这一反应由容量扩增所诱导,因为醛固酮逃逸通常发生在个体的体重增加大约3kg之后。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逃逸现象的机制,但至少有3个因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血容量过多导致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分泌增加;介导远端小管钠重吸收的噻嗪类敏感性Na-Cl协同转运蛋白丰度降低;压力性利钠作用。相比之下,醛固酮敏感性集合管钠通道的数量似乎没有变化。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
PA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双侧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特发性肾上腺增生症(idiopathicadrenalhyperplasia,IHA),60%-70%]、单侧APA(30%-40%)。其次常见的包括:单侧肾上腺增生或原发性肾上腺增生症(主要由单侧肾上腺球状带的小结节或大结节增生引起)。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与APA患者相似。
1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amilialhyperaldosteronism,FH)又称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原醛症(glucocorticoid-remediablealdosteronism,GRA),由CYP11B1/CYP11B2嵌合基因导致;2型FH(家族性APA和/或双侧IHA),由CLCN2种系致病性变异导致;3型FH,由KCNJ5种系致病性变异导致;4型FH,由CACNA1H种系致病性变异导致;PA伴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异常(primaryaldosteronismwithseizuresandneurologicabnormalities,PASNA),由CACNA1D种系致病性变异导致。
02全面的检查,是迈向康复不可少的一步,而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更是需要一系列检查
1、病例筛查检测
应检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率相对较高的患者群体。检测PRA(或PRC)及PAC要求在早晨对下床活动后的患者取坐位采血。初始评估应包括:确定PRA或PRC受抑制[PRA1ng/(mL·h);PRC低于参考范围下限],并确定PAC相对于PRA过高[通常15ng/dL(pmol/L),但可低至10ng/dL(pmol/L)]。
2、病例确诊
大多数患者中,单凭高PAC和低肾素并不能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必须通过某项试验证实有不恰当的醛固酮分泌才可确诊,但有下列表现的患者例外:自发性低血钾、检测不到PRA或PRC、PAC≥20ng/dL(pmol/L)。此时,只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才能予以解释。但其他患者需要进行醛固酮抑制试验,方法是口服氯化钠然后检测尿醛固酮排泄量,或者静脉给予氯化钠负荷然后检测PAC。
3、亚型区分
一旦确定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必须鉴别单侧APA(罕见情况下产醛固酮癌)与双侧肾上腺增生(即IHA)。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我们建议采取梅奥诊所制定的流程,使用肾上腺CT和肾上腺静脉取样(adrenalveinsampling,AVS)。
03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手段,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1、手术切除腺瘤
肿瘤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摘除。切除腺瘤后,术后所有患者的血钾及血压均能下降,完全缓解者占50~70%。以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全切术为首选。不推荐仅切除醛固酮腺瘤,因部分腺瘤为多发,单纯腺瘤摘除可能术后复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术前控制血压、血钾和酸碱平衡。
2、应用螺内酯或依普利酮
如为增生,70%患者在切除双侧肾上腺后仍有高血压,因此一般不主张手术。对于这些患者可用安体舒通控制醛固酮的过多分泌,起始剂量为50mg口服,每日1次,在1个月内减至维持量,一般为mg左右,每日1次;也可用阿米洛利5~10mgpo或另一种保钾利尿剂。
可以服用特异性药物依普利酮50mg,口服,一次/天到mg,口服,2次/天,因为它不同于安体舒通,它不会阻止雄激素受体(导致男性乳房发育),它是男性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结语:PA患者的血压通常大幅升高。例如,在一项病例系列研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肾上腺增生患者的平均血压分别为/mmHg和/mmHg。虽然患者血压如此高,但极少发生恶性高血压。70%患者在切除双侧肾上腺后仍有高血压,因此一般不主张手术,对于这些患者可用安体舒通控制醛固酮的过多分泌。